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浚录 记者 陈朝和)“真的非常神奇!在创作的过程中,我的心不知不觉就静下来了,烦恼也悄悄溜走了。”四川工商学院学生徐洋初次尝试掐丝唐卡制作,全神贯注地为杜鹃花掐丝图案填充彩砂,用鲜艳的颜色来展示自己活泼的个性,“意外”发现了情绪调节的新方式。
近日,首届四川省大学生心理健康嘉年华暨全省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在西南交通大学举行,这是发生在嘉年华活动上的一幕。此次嘉年华活动是四川省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的生动实践,活动以“心向阳光,青春绽放”为主题,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展示、心理健康互动体验活动、专家心理咨询与工作坊现场展示、心理健康创意展览、心理情景剧展演5大板块,共有省内95所高校参与,覆盖本科、高职高专等各类院校。
活动现场,参展高校设置展位,展示特色心理健康活动项目与创新经验。各高校师生纷纷“打卡”情绪宣泄、艺术疗愈等心理游戏集市,积极参与心理测评和科普问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自我、释放压力、凝聚力量。
不少高校结合办学特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设计了实验:用三棱镜分解阳光形成光谱,参与者用笔描摹这抹七彩光带。学院辅导员夏荣林介绍:“我们引导同学们用铅笔描摹光斑轮廓,并结合当日情绪进行赋色创作,一些紧绷的情绪随着笔尖的移动渐渐舒缓,光学原理的理性之美与艺术创作的感性表达相互交融。”
培养出众多奥运冠军的四川体育职业学院推出主题为“压力与成长同行”的飞镖挑战赛,巧妙融合竞技压力与心理调适。“体育竞争存在压力,我们通过两人组队趣味竞技,让大家在适度竞争压力中激发潜能,把压力变为动力。”该校教师陈高伊说。
活动现场还有心理育人理论与方法的宣传。在四川警察学院展位上,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和心理健康协会精心设计的心理创伤治愈手册引人注目。“无助常常是和创伤联系在一起的,志愿活动是一个对抗无助感的好方法。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你提醒了自己有多强大,重新确认了自我价值。”该校心理健康中心教师李杨一边翻开手册,一边向各校学生普及心理创伤自我修复的实用方法。
同时,各高校现场通过展板、交流等形式分享实践创新经验。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将“亲农、事农、兴农”的理念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农业特色的自然疗愈探究,在宠物疗愈、园艺疗愈、花艺疗愈等领域持续探索,形成了积极向上的阳光心理校园文化。
近年来,四川深入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力推进省市县学生三级心理健康中心建设,打造四川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心链网络”,形成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专家咨询委员会横向联动,省、市、县相关部门纵向推动的“三横三纵”协同工作格局,促进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衔接融合,将专家服务体系延伸至学校、社区和家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